二、公众心理的基本形态
现代公众所具有的上述四种共同心态主要体现在观念、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而它们又是通过大众传媒和人际沟通而发生的相互间的暗示、模仿和感染而形成的,亦指暗示、模仿和感染成了造就现代公众共同心理的主要机制。实际上,暗示是观念的传播形式,模仿是行为的传播形式,而感染则是情绪的传播形式。
1.暗示。作为观念的传播形式,暗示是指人或环境在有意、无意的情况下,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人发出某种信息由此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可以分为四类:(1)直接暗示:将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告诉受暗示者从而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2)间接暗示:通过中介,将某一事物的信息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这是最主要的暗示形式。(3)自动暗示:即通过自我联想、触景生情等来引发的暗示,如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4)反暗示:外界刺激的结果引起了受暗示者相反的心理或行为反应。暗示在公共关系中广泛地经常性被使用,如售货员对顾客说“这件时装对你很合适”这类话,实际上就是一种直接暗示。刚开张的酒店为了招揽生意即使生意清淡也让所有客房灯火通明就是一种间接暗示,而“杉杉西装,不要太潇洒了!”则是一种引发公众的自我暗示。揭短式广告则属于反暗示。可见,公共关系总是创设一定的暗示环境或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公众的观念,并由此影响公众的行为和活动。
2.模仿。作为行为的传播形式,模仿是指由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发的人们对某些行为方式的趋从或仿效。人们由于具有好奇心理或求同心理,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效仿其他人特别是一些明星人物的行为,从而获得一种自在感或满足感。公关活动或广告活动中往往通过制造时尚等来促使公众仿效组织所期望的行为。
应当指出的是,公众的模仿行为既是一些健康消费、文明行为得以推广、流行的因素,也可能成为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难以消除的原因之一。如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难以禁绝,从公众这边看,也与部分人对某些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生活行为模仿有关。如明星人物所用的价值连城的名贵物品一般人消费不起,有些人就去购买廉价的仿制品或冒牌货。这种心态使得一些人明知是假酒假烟假货仍在购买,形成一种“愿买愿卖”的畸型循环。因而
从公共关系或广告的角度,如果要对社会和消费者真正负责,就必须创造科学、健康的行为标本,而绝不能相反。
3.感染。作为情绪的传播形式,感染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及其他方式而引发他人相同的情绪反应,从而使被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某种心理状态产生无意识、不自主的遵从。
感染是在无压力条件下产生的,是在内在情绪状态一致情况下作出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从,同时,产生于公众中的感染会在公众的间接交往中多次地相互强化,从而达到公众对一般心理状态的共同感受。感染的传播越广,公众的情绪走样越大。当然,感染的影响大小与受感染者的相似程度及受感染者的理智水平有关。一般而言,受感染者同感染者的相似程度(情境、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性格、心理、消遣方式等)越高,感染就越易发生。而同时,个体的理智水平越高,就越不易受到感染。对公共关系而言,研究公众心理相互感染的规律,主要是掌握运用它去引导公众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同时,借此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而不能通过传播消极的乃至恐怖情绪来混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