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老鸟 实操资料 实践中的组织行为学

实践中的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效度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有效性,即是否这一研究真的证实了它想要证实的东西。特别地,一个研究必须同时具有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以便对学科知识的积累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一个研究除了所报告的解释之外,没有其他的似是而非的可替代的解释的话,它就具有内部效度。对内部效度的威胁包括但不限于:

过往事件。未加控制的干预事件,它们发生于实验前的测量与实验后的测量之间。

成熟性。被试自身或被试在研究期间所发生的变化,这与实验处理毫无关系。

检测。以前的检测对被试现时表现的影响。

仪器。因仪器或时间变化而导致的对被试表现测量的变化。

回归。因被试由极端分数转向更为典型化的分数而造成的表现的变化。

抽样选择。因被试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实验处理所造成的变化。

因果方向的模糊性。究竟是A导致B,还是B导致A?这是相关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地点问题。由于实验组接受干预时所处的独特环境所造成的变化。43

实验室研究通常能比现场研究更好地控制这些影响内部效度的麻烦。但是,正如丹尼尔·伊尔根曾指出的,由实验室控制是以普遍性和关联性为代价的,“结果是,许多行为科学家诋毁任何实验室研究,摒弃来自诸如关联性的结果,认为它们可能造成对自然发生的人类行为的理解上的可怕误导。”44

然而,一般来说,这些麻烦是可以最小化的,哪怕是在现场环境中。方法有:预测试(这使研究者可以确认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操作开始前达到同样的作业水平)、控制组(它们与实验组形成比照——除了实验操作处理以外,它们与实验组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是一样的)和随机抽样分组(这非常好地确保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完全一样,而且能够运用恰当的推论统计分析结果)。这样,这些内部效度的威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而得到克服。而在外部效度方面却并不总是如此,外部效度主要考虑所获得结果的普遍性。一个研究要想获得外部效度,其结果必须适用于广泛多样的群体和情境。45现场研究往往能比实验室研究有更好的外部效度,因为至少这些研究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

总之,组织行为学研究可以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和更多地依据现存理论来设计研究而得到改善。46最佳的策略是,运用一系列不同的研究设计来回答同一个问题。不同方法的缺陷可以相互抵消,共同的方法差异(由于研究设计而不是研究的变量所造成的结果)也可以被克服。

通常,研究会以实验室为开端,选出并操纵问题所涉及的变量。然后就是尝试在现场环境中证实有关发现。这种从实验室到现场的推进可导致最有把握的结论。然而,在真实情境中的自由观察,应该先于对组织行为学问题的实验室研究。特别地,最近一些年来,定性研究被建议作为起点,或者,如果不是可替代的方法的话,也应作为研究组织行为学中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的补充。范·马农解释道,这种定性方法“寻求描述、解释、传达、表述在社会环境情境中特定的、或多或少自然发生的现象的意义,而不是频率”。47多元设计方法和多元测量最可能获得有效的、有意义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人力资源老鸟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小胖鱼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989566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